由于传统出口市场的需求急剧下滑,全球经济危机对印尼的服装行业造成重创。2010年和2011年,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增加了高档产品和大附加值产品领域的机遇,因此,该行业经历了强劲的复苏。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年走高,这场危机也为印尼提供了一个将自身重新定位为欧美等主要服装市场的替代进口来源地的平台。此外,印尼盾兑美元的走强也加强了印尼的经济复苏并带动了产业发展。
印尼的服装服饰行业高度集中在爪哇岛,尤其是西爪哇以及自由贸易区巴淡岛(island of Batam)。截至2011年,该行业从业人数共计1,300,000人,使其成为该国制造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大约有61%的成衣出口到国际市场,因为各大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都将印尼作为其全球出口的生产基地。2011年年底,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同比增长19.7%,达121亿美元(数据来源于贸易部),2012年的目标为130-137亿美元。尽管受危机影响,但美国仍然是印尼最大的服装和纺织品市场,占出口总额的36%,欧盟和日本分为以16%和5%紧随其后。2007年到2011年最流行的出口产品是梭织服装、内衣以及针织或钩织服装,占上述时期内纺织品出口总值将近60%(来源:东盟品质纺织品与服装)。印尼服装生产行业内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是,男女西装、夹克、连衣裙和长裤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增幅出奇明显,而衬衫和背心等基础产品的产量增幅不大或无增长(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01年-2008年)。
随着印尼政府将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作为到2030年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该行业中挑战和机遇同时显现 (详见“印尼纤维制品、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中的挑战”)。该行业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其不可多得且成熟的上下游产业(详见“纤维制品、纺织品和服装概观”)。正是得益于其成熟的上下游产业,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垂直整合创造了高度简化的供应链,为国际买家和采购商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从2011年到2012年期间,许多印尼最大的上市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也一直在积极地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用于新工厂的建设及公司的收购来进一步补充其上下游活动。此外,印尼的纺织品公司已迅速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通过进行必要的投资获得了ISO 9001等认证,并因其可持续发展且有利于环境的业务实践得到了认可。印尼的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已凭借其可靠的质量、最佳的业务实践和快速的响应时间吸引了全球领先的时尚品牌。
2011年,印尼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投资额从2010年的149.88万亿印尼盾增长到151.77万亿印尼盾(约合165.4亿美元),投资主要来源于本土制造商以及进入印尼市场的外国企业。纺织品公司的数量也从2,880家增加到2,980家,增长了3.5%(数据来源于印尼纺织品协会)。行业的扩张和投资额的增长意味着全球对该行业的信心,因为众多纺织品制造商都选择印尼替代中国作为各自的制造和采购基地。虽然基础设施和物流方面的挑战依然存在,但印尼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行业中“主力球员”的位置。政府的机械设备升级项目以及印尼独有的以年轻人为主的低成本、易培训的劳动力资源,所有这些努力,国际投资者都看在眼里。总的来说,在2011年,印尼德国纺织中心(Indonesia German Textile Centre)等新培训中心的设立和政府的重组计划已为印尼创造了61,000个新的就业机会,生产能力、产量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9%、9%和22%(数据来源于印尼纺织品协会)。
2012年第一季度发生在唐格朗(Tangerang)和勿加泗(Bekasi)等大雅加达地区以及廖内省和巴布亚省工业区的劳工罢工事件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工人走上街头并封锁了收费公路入口,造成长时间的交通拥堵,想以此引发公众对最低工资的问题的关注。事件的导火索是印尼雇主协会(APINDO)决定将西爪哇地区的最低工资提高20-30%。这个问题突显了对印尼人力资源法进行调整的需要,其最后一次改革是在2004年,而且现在的法律通常被认为太过偏袒工人而对企业十分不利。但同时,此类规定的执行力度又不够,因此工人几乎没有得到任何保护,从而使雇主和工人之间的纠纷和摩擦升级。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品和服装行业难以避免地收到了劳动力市场动荡的影响,但远比其他行业要小,因为继2010年上调13%后,在2011年政府又再次上调了该行业的工资,上调幅度为1.7%(数据来源于IFT)。此外,罢工主要集中在生活成本大幅增长且制造业工资的增长速度总体上未能赶上通货膨胀速度的大雅加达地区。国内许多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已采取多种措施来抵御雅加达地区的高运营成本,并在工会较不活跃的日惹(Yogyakarta)和中爪哇等地区额外建立了多家生产中心。
印尼的服装和纺织品行业承受住了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市场需求波动,已成长为一个更加强劲的行业。欧洲等传统出口市场的需求下滑淘汰了未能在已发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重新定位的弱者。幸存下来的企业都以自己所拥有的国际认证、最新技术以及在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为荣。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尚待解决的劳动纠纷等关键性问题继续困扰着整个制造业,但该行业所拥有的成熟的上下游优势弥补了这些缺点,并阐明了一旦政府能够彻底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和人力资源的立法问题,该行业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Global Business Guide Indonesia - 2013
Contribution to GDP: 18% (2015)
Sector Growth: 5.5% (yoy, 2015)
Number Employed in the Sector: 16 million (2016)
Highest Minimum Wage by Province: 3,350,000 IDR/month (DKI Jakarta)
Lowest Minimum Wage by Province: 1,631,245 IDR/month (West Nusa Tenggara)
Main Area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Textile & Garment, Footwear, Food & Beverages, Metal Products, Chemicals.
Main Export Markets: USA, Japan, China, Turkey, South Korea, Germany, Singapore, Thailand, Philippines, Saudi Arabia, Malaysia.
Overview of Fibre, Textiles & Garments
Challenges in Indonesia’s FTG Industry
Overview of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
Opportunities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